9月13日,應我校科技處、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(文物技術與保護學院)邀請,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朱孔軍教授做客我?!扒把乜茖W報告”,為我校師生帶來主題為“氧化釩的水熱高溫混合合成及其儲能特性研究”的學術報告,相關專業(yè)教師及研究生參加了此次報告會。

朱孔軍基于水熱高溫混合合成法合成了一系列氧化釩材料,包括:氧化釩多晶相、碳包覆釩酸氧鈦、二氧化釩微納結(jié)構自組裝等,可用于鋁離子電池,以水溶液為電解質(zhì),安全性優(yōu)于傳統(tǒng)鋰電池。此外,朱孔軍教授與東南大學胡立峰教授合作,材料低溫性能達-120℃(可點亮燈泡),遠超當前航天鋰電池實用低溫下限(-60℃),適配航天領域需求。
報告會后,朱孔軍與參會師生就水熱高溫混合合成法、氧化釩材料的發(fā)展前景、市場需求等問題進行了討論,拓寬了師生的研究思路。
新聞小貼士:
朱孔軍,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學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航空航天結(jié)構力學及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。長期從事壓電/鐵電功能材料、鋰/鈉離子、鋅離子電池電極材料、全固態(tài)電池關鍵材料、碳纖維復合材料結(jié)構儲能等方向的研究。2005年3月在日本國立高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,曾任日本東北大學助理教授。主持或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(lián)合基金重點項目1項、面上項目5項,江蘇省重點研發(fā)計劃計劃課題項目1項等。在Adv. Energy Mater., Adv. Funct. Mater., J. Mater. Chem. A等國際權威期刊上發(fā)表學術論文260余篇,其中SCI收錄論文246篇,總引用8000余次。申請專利79項,獲授權發(fā)明專利32項。先后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(yōu)秀人才計劃、江蘇省“333高層次人才培養(yǎng)工程” 第二層次、國家重點研發(fā)計劃指南專家組專家等。榮獲2014年日中陶瓷科學技術交流獎(每年僅1人獲得)、江蘇省顆粒學會創(chuàng)新獎特等獎(2017年)、江蘇省顆粒學會產(chǎn)學研創(chuàng)新獎一等獎(2024年)等獎項。
(核稿:伍媛婷 編輯:趙誠)